——十一届厦门市政协第20次常委会围绕科学制订我市“十二五”规划发言摘要
【核心提示】
“十二五”将是厦门在促进经济转型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厦门如何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直接影响到厦门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9月21日召开的十一届市政协第20次常委会上,市政协常委、各党派团体和委员界别活动小组代表,围绕厦门市科学制订“十二五”规划,从多层次多角度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充分彰显了厦门政协一年来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厦门科学发展新跨越进程中,所进行的积极探索、所取得的突出成效。
选准履职切入点
开拓工作新局面
●陈修茂
十一届市政协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是在全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副主席在我省我市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齐心协力推动厦门跨越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这次常委会议上,我们围绕编制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建言献策,审议通过了相关事项,完成了各项预定议程。
一、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习近平副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开拓人民政协事业新局面
9月16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孙春兰书记、黄小晶省长讲话精神,对贯彻落实习近平副主席来闽来厦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做出具体部署。我市各级政协组织,要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要求,把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习近平副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一)深化学习,讲求实效。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习近平副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坚持做到“三个必须”:必须在深化学习上下工夫,必须在推动发展上下工夫,必须在深入宣传上下工夫。
(二)尽心履职、主动作为。一要立足全局、把握大势。坚持把政协工作放到全市工作大局之中去谋划、去落实、去检验,确保政协工作与时俱进、积极有为。二要振奋精神、昂扬向上。要有一种积极进取的闯劲和干劲,有一种履职尽责、情系民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主动了解和熟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情况,找准发挥自身优势与服务大局的结合点,紧紧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问题,认真开展协商讨论,组织调研、视察,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真言,为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献良策。三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讨人民政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新问题,不断推进人民政协事业新发展,使政协工作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永葆生机与活力。四要固本强基、科学发展。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协工作水平、提高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素质;不断推进政协工作制度和机制建设,积极探索政协组织自身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工作方式。
二、围绕科学制订“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认真履职
围绕“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是我们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习近平副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这次会议印发了26篇调研报告,12位委员作了大会发言,集中展示了履职建言的成果。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关于两岸交流合作、推进跨越发展、促进经济转型、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发展港口旅游经济、发展特色农业、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等七个方面。
我赞同常委们这些建议和意见。市政协办公厅要认真归纳整理,及时报送市委、市政府供决策参考。当前,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已进入关键阶段,市委、市政府还将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全市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要继续深入调研,进一步为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献计出力,围绕我市“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我也谈几点认识:
(一)坚持科学发展,以战略眼光统筹谋划。我市编制“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站在服务全国和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和谋划,奋力推进厦门科学发展新跨越。尤其在注重我市自身发展的同时,密切关注并深入研究两岸广泛交流合作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发挥厦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处理好我市与海西其他城市的竞合关系,力求差异化竞争、寻求同质化合作,使“十二五”规划编制符合地情、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并切实可行。
(二)结合厦门实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编制“十二五”规划经济发展的主线,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发挥港口和旅游优势,发展壮大港口物流、旅游会展等产业,加快培育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扩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低污染、低能耗的高端制造业,大力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
(三)深化厦台交流,进一步构筑对台工作前沿平台。在我市编制“十二五”规划中,应该进一步发挥对台优势,积极推进厦台重点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接,争取先行落实ECFA早收清单,加快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继续推进“大三通”、做大“小三通”;加强厦台文化等各方面交流,更好地为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
(四)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市编制“十二五”规划,要充分利用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赋予先行先试政策的契机,围绕壮大我市经济实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拓展对台产业对接和交流合作等重大工作,加强体制、机制和战略创新。继续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思考政府在大发展、大开放、大变革中的角色定位,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方式改革,努力提高政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五)更加关注民生,确保社会安全稳定。改善民生是“十二五”社会发展主线。我市编制“十二五”规划,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着力解决好就业、医疗、分配、社会保障、住房等领域的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强对岛外和农村基层文化设施的投入,深入开展“平安厦门”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作者为市政协主席,本文为陈修茂在十一届市政协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的讲话,本报发表时有删节。)
推广“海水空调”、电动汽车
庄威(全国政协委员)
“海水空调”(全称“海水源中央空调系统”)在系统运行中,无污染物排放,不引起二次污染;节能比常规冷媒中央空调系统省50%,综合运行费用只有传统方式的60%,但其中一次性投资会多30%左右。我市在“十二·五”规划项目中有多个临海大型公共建筑,要努力推广和运用这项源于海水的节能减排新空调工艺技术,同时要努力使其核心设备和材料的研发成为我市先进制造业的亮点。
推广电动公交车、发展新能源汽车要立足于标准的制定。国家将汽车的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重大攻关课题,在城市公交力推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两类。纯电动公交的价格目前在180万左右,仅电池部分就占三分之一。在调研中与各方探讨提出设想:就是今后电动车到充电站能像到加油站一样补足能源——快速更换充满电的电池组。这就要有规范的车型标准和电动机参数,如此电动公交汽车才能在城市普遍推广。
完善岛内交通路网
朱奖怀代表市政协民盟界活动小组、市政协经济城建(人资环)委员会发言
岛内快速环道应尽快形成。建议在“十二五”期间尽快建成西北方向的环形快速道,主要的工程包括以下几段:尽快打通鹭江道地下机动车通道;改造湖滨西路(从原污水一厂隧道出口至湖滨西路与湖滨北路交叉口);连接疏港路高架桥;连接机场北环路。以上四路段建成后,能使厦门本岛实现快速环道闭合,并使“四桥一隧”与城市快速环道、成功大道、仙岳路等连接,方便车辆快速分流。
岛内东西向城市快速通道与干道建设应大力推进。应当考虑启动第二东西快速通道建设。仙岳路现在的通行能力已经远远超出设计负荷,容易形成交通堵点。建议政府应考虑在十二五期间尽快启动第二东西快速通道建设:西起海沧马青路至岛内的湖里大道的跨海隧道,全长约4.2公里;接湖里大道、枋湖北二大道,连接环岛东路;由枋湖北二路为出口建第二翔安海底隧道,连接翔安南路。另外要改造吕岭路,疏通已有的东西干道。
实行国资国企新一轮重组
朱奖思(代表民建厦门市委员会发言)
在国企改革方面,目前我市国有企业存在四大弊端:一是国企党委与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团队职能关系不顺。二是市属国企资产效益不高。三是市属国企规模小。四是主业不突出,扎堆在房地产业。对此我们建议:
1.理顺党企关系,按《公司法》要求并参照上市企业运作模式,将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权、人事任免权落实于董事会,企业党委的职能回归“党建”本身;其次逐步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2.建议实行国有资产与国有企业新一轮重组。一方面通过国有股份减持,大力引进外资和民间资本的战略投资。另一方面以“业务合并,资产随行”为原则,实施国企资产与业务重组。3.合理布局产业发展方向。增强国有企业对国有资产的控制力。4.建议抓紧建立以资产运营绩效为标准的、量化透明的激励约束机制。
加快厦台航线气象保障建设
范新强(代表市政协文史学宣委、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发言)
应加快厦台航线气象保障体系建设,以提高航线上的气象保障服务能力,为经济建设服务。开展有针对性、可靠、高效的气象保障服务,必须依靠气象科学技术,其中关键的是需要建立比较稠密、覆盖面比较广、多气象要素综合的大气探测网,获取海洋大气活动信息,进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集成,最后成为可提供给用户的预警预报决策信息产品,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气象服务保障体系。建议:1.建设更加完备的海洋气象观测网。2.开展海峡航线预警预报服务。3.建立气象、海事、海洋等部门合作机制和资源共享。4.加强两岸气象等部门的合作。
做好岛外新城建设
陈清安(代表集美区政协、农工党厦门市委发言)
1.做大做强制造业和服务业,形成坚强的产业支撑。建议岛外四个区在发展制造业时,要重点培育若干个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在发展制造业的同时,还要加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利用岛外发展空间大的有利条件,重点发展港口、物流、批发、金融和旅游休闲产业。2.做精做细核心区规划,形成城市发展的新枢纽。重点是规划好商业和生态两大功能枢纽。3.加大投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形成市民乐居区。4.发挥文化特色和力量,形成新城的文化氛围。建议岛外新城的规划建设要考虑农村发展的连贯性、农民生活的适应性和文化的沿袭性,尊重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提供必要的空间和支持。5.做好旧城旧村改造,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发展。
设立“海峡商贸园区”区
卢绍荀(代表市政协台联界活动小组发言)
两岸签署ECFA后,形成建立“海峡商贸园区”的绝好机遇(以下简称“园区”)。建议由市委、市政府指定专门部门牵头,尽快研拟出厦门在ECFA签订后先行先试的有关细则,进行“园区”设立的可行性研究,并将该项目列入我市“十二五”规划项目中。
“园区”的经营模式为主要从事现代服务业,具有两大功能:一是主要服务两岸中小企业,是台湾及祖国大陆生产性商品的集散地。二是同时服务两岸游客,配有游客采购大超市。这两大功能填补了我市现有保税园区功能上的空白。把“园区”设置定位为厦门现有保税区功能的补充和完善。“园区”建设模式,建议采用厦门市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运作模式,授权单位与台湾相关部门及其授权单位进行共同策划、共同建设、共同经营、共同受益。“园区”可由政府指定的部门,委托市台商协会牵头,联系台湾的行业协会、农会,特别是台湾中南部众多由中小企业组建的商协会组织,组建共管机构,共同探讨“园区”规划运营事宜。
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吴丽冰代表市政协经济城建(人资环)委员会、市政协民进界活动小组发言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简称“引导基金”)是一种主要由财政出资设立,不以赢利为目的,旨在引导社会资金设立创业投资企业的政策性基金。建议:
1.整合我市现有国有风投公司,成立引导基金,带动20亿元风投业发展。2.加大创业风投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我市应尽快出台细则,落实国家已出台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3.鼓励发展风投中介机构,完善创投中介服务形式。4.建设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拓展风投退出渠道。尽快成立厦门技术产权交易所,按现代企业模式运作。5.加快高素质的创业风投人才队伍建设。6.加强风投地方制度建设。首先考虑出台适合厦门具体经济环境的《创投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创投行业与政策扶持。其次,指导和规范创投公司的项目评估制度和程序、监督制度、提高执行力,让“允许失败”始终可控。
以“高铁”推动商贸旅游
林芝建(代表市政协科协界活动小组发言)
以旅游购物为切入点,架起商旅联动发展的桥梁。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加以强化:一是注重观览性商品的开发;二是零售业态创新及购物环境的游览化、感知化,包括大型百货业态功能的多元化、综合化;三是发展主题体验式商业。
以大型综合性场所优化为重点,加快商旅联动空间载体建设。以会展旅游为拓展方向,推动商旅联动的规模化发展。围绕促进商旅互动,完善相关规划。以规划引领发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做好商贸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规划。围绕提高厦门知名度,加强宣传与推介。重点加强园博苑的宣传推介;加强与旅行社的联系合作;举办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引导商务客向观光、休闲、娱乐客角色的转换。
大手笔规划生物科技园
夏宁邵(代表市政协科技界活动小组发言)
2003年,市委、市政府将生物医药确定为我市三大新兴产业之一。我们建议,应大手笔规划建设生物科技园,打造海西生物医药谷。
1.明确生物科技园区规划,健全体制机制。目前我市生物医药企业已逐步汇聚于海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在此基础上应将“产业园区”扩展为更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科技园区”,并逐步引导海沧区相关区域形成生物医药“产、学、研、商、住”结合的“生物医药技术城”,成为海西生物医药谷。2.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大学和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在园区创新工作中的参与度。3.加快园区建设,鼓励创新创造,打造产业基地。以建设“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为发展目标,在海沧区规划建设集总部、研发、生产、产业配套和生活配套为一体的厦门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鼓励生物企业、人才、资金等向核心区集聚,促进核心区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
陈心田代表市政协经济城建(人资环)委员会发言
1.高起点做好“十二五”旅游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厦门要按照建设台湾海峡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的定位来科学规划旅游业发展。2.争取政策优势,营造建成海峡国际旅游中心的政策环境。3.挖掘资源优势,打造海上游黄金项目。特别是要利用厦门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海洋、沙滩资源,把亲水活动当成来厦休闲度假旅游中的重要部分。4.完善园博苑的娱乐消费配套项目,打造海西一流的娱乐消费中心。5.加快乡村休闲旅游度假村建设。建议将发展乡村旅游纳入我市“十二五”规划和旅游专项规划的总体框架中,促进我市乡村旅游的升级换代。6.挖掘闽南文化,打造文化特色旅游线路。7.加快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构建旅游行政管理大格局。大力发展海西区域资本市场济
葛晓萍(代表市政协经济界活动小组发言)
1.制定最优惠的政策,吸引全国特别是台湾投资公司来厦注册、投资,形成区域性资本市场的投资中心。放低有限合伙企业(与股权投资为目的)的登记、注册门槛,吸引全国特别是台湾投资公司来厦注册,构建区域资本市场所需的人流、物流、知识流、资金流、信息流;鼓励发展股权投资类企业。2.制定最优惠的政策,吸引台湾成熟的创业资本进入厦门创业资本市场,合作设立“海峡两岸产业投资基金”、形成区域资本市场的孵化中心。3.制定最优惠的政策,鼓励台资企业在A股上市,鼓励大陆企业到台湾上市,形成区域资本市场的交易中心。4.制定最优惠的政策,引进和扶持证券中介机构,培养资本市场人才,形成区域资本市场的专业服务中心。
构建两岸金融服务中心
国桂荣(代表民革厦门市委员会发言)
1.制定最优惠的政策,吸引投资公司来厦注册、投资,形成区域性资本市场的投资中心。2.创立“厦门海峡两岸产业投资基金”、中小科技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形成区域资本市场的孵化中心。要大力引进台湾比较成熟的创业资本进入厦门创业资本市场,合作设立“厦门海峡两岸产业投资基金”、“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等,创立厦门“海峡资本”品牌。3.积极培育上市后备资源,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形成区域资本市场的“海西板块”中心。4.加强厦台合作,引进和扶持证券中介机构,培养资本市场人才,形成区域资本市场的专业服务中心。5.发展多层次区域资本市场,吸引台湾高科技产业来厦投资并实现产权、股权的交易,形成区域资本市场的交易中心。6.大力推进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形成区域资本市场的证券中心。海西区域资本市场不仅仅服务于厦门、福建,还包括像温州的民营企业都可以成为服务对象。
厦漳对接做大中心城市
厦漳对接,建设海西大都市区的第一步。建议建立厦漳区域一体化协调机制。规划先行,从建设大都市区高度进行统筹设计。将厦门和漳州在城市发展上合为一体,统一规划,形成一个支撑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群——环厦门湾城市群。以港兴市,理顺口岸管理,做大港口文章。建议厦门在省政府协调下出资建设漳州港区,并争取充分利用龙海、长泰等邻界土地。
——民进厦门市委员会
扶持促进非公经济发展
在编制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切实明确“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路、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措施。落地并落实国家、省、市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将贯彻情况纳入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充分研究、制订促进我市非公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
——市工商联(总商会)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建议:各级政府将节能目标和耗能设备改造计划列入十二五规划,大力推进公共机构能源管理和节能改造;支持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鼓励节能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在工业领域和大型公共场所全面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建设若干个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市政协农工党界活动小组
规划发展可再生能源
专门编制“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对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加强领导和协调。成立发展可再生能源领导机构,建立可再生能源管理机制。出台鼓励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和引导产业布局,推动可再生能源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市政协致公党界活动小组
加快发展会展业
加快会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修正和调整;加快会展业市场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引导;加大财政资金对会展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会展业与旅游业的结合。
——市政协九三学社界活动小组
推进厦台产业对接
集中力量,进一步推进厦台产业对接;加快港口建设,推动两岸港口资源整合;重视厦台渔业合作,建设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完善法治,切实保障台商正当权益;拓宽厦台交流领域,提升交流合作层次。以两岸交流基地为平台,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市政协台盟界活动小组
大力扶持青年创业
加大政策执行力度,确保实施到位;政府主导,加大对创业孵化基地的支持力度;扩大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受益面;完善创业培训体系,提升青年创业能力和素质;大力推行青年职业见习制度。
——市政协共青团、青联界活动小组
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
加强组织领导,市、区两级组建特色农业“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构建市场服务体系,提升产品竞争力。
——市政协农业界活动小组
建设国际中转港
拓展港区国际中转业务,建设海峡西岸重要的国际中转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融入全球综合物流网络体系;大力发展高科技研发业务和先进制造业,打造对台产业先行区;发展飞地战略,拓展保税港区国际加工贸易业务;大力拓展离岸金融业务,促进保税港区外向型经济发展。
——市政协经济城建(人资环)委员会
优化医卫服务体系建设
着力推进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加快优质医疗资源的聚集,把厦门市发展成为闽南乃至华东片区医疗中心;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分配,快速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形成由综合性三级医院、专科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构成的具有厦门特色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拓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增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反应能力,着力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市政协社会发展研究会 |